鎖右鍵語法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的無助感是一種放棄的反應,
從「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的想法而來的放棄行為。

解釋型態是你對你自己說為什麼這件事會這樣發生的習慣性解釋方式。
它是習得的無助感的調節器:一個樂觀的解釋型態可以阻止習得的無助感,
而一個悲觀的解釋型態可以散播習得的無助。

你在遇到挫折或暫時的失敗時,
你對你自己的解釋方式可以決定你會變得多無助或多有精力。

我認為你的解釋方式其實是反映出你的心態:你心中的一個字。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字,是「Yes」或「No」。
你或許不知道你心中有這麼一個字,
但是你可以很正確地找出你心中的字是哪一個。

下面你就可以測試你自己的樂觀或悲觀程度了。

  樂觀在你某些生命領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不是萬靈藥,但它可以保護你不受沮喪的侵害,
它可以提昇你的成就程度,
它可以使你的身體更強健,
它是一個令人愉悅的精神狀態。

另一方面,悲觀,在你生命中也有它的地位。

習得性失助
(或稱習得無助論、習得無助、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爲描述學習態度或心理疾患的心理學術語,主要用於實驗心理學。

「習得性失助」可解釋為「經過某事後學習得來的」無助感,
意謂著一種被動的動物消極行為(也包括了人類行為)
其中被動的因子占相當多數。

習得無助感最常見的描述是:
一個人消極的生活情況,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
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成因不單是生活情況的改變,
或是特殊的生活體驗,服用藥物有時也會造成這種心理困境。

在諸多造成習得無助感的成因當中,
最顯而易見、可預測的是大環境的改變,
如戰爭、飢荒、旱災都會造成一個人出現習得無助感。

例如心理學家曾研究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的集中營倖存者,
發現他們開始拒絕關心和鼓勵自己。

現代社會中容易造成習得無助感的環境則有:
精神病院、孤兒院或是安寧療養機構。

當人類得到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也就是:

個人(Personal):
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
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永恆(Permanent):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上述這三點看問題的角度,通常被稱為「3 Ps」,
這三個論點同時也幫助了具有習得無助感的人們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
不過有的時候,當面臨巨大的危機時,
人類也有可能自動走出習得無助感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