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右鍵語法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學習障礙

李俊仁教授    撰文

《案例一》
聽媽媽說,小明小時候開始說話的時間就比一般小孩子晚,說得也不清楚。平常看起來是個聰明的孩子,不像有問題的樣子,但在學校裡成績總是在後面徘徊,課堂講解的都能理解,口頭問,也都沒有問題,數學中的計算問題也都表現良好,但是國字卻認不了幾個,怎麼教、怎麼責罰都沒用。寫字總是大小不一,左右顛倒,很習慣用同音字替代。

《案例二》
小華不像是智力有問題的學生,但是教的東西,說給他聽,他就是很難瞭解,同時教過就忘。給他一篇文章,能夠唸出來,但問他是什麼意思,就是講不上來。要他寫作文像是要他的命,能夠坐在書桌前半天,作業本還是一空白,考試一定要選擇題才會,問答題就不會回答。

《案例三》
小強是全家中唯一的例外份子,哥哥、姊姊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但小強的成績總是不理想。學校的東西都不讀,成績低落,但是對於武俠小說卻異常有興趣,對汽車的相關雜誌也非常有興趣,有固定看汽車雜誌的習慣。

上面三個個案哪一個或是哪些是學習障礙的可能個案?

        「笨、懶、缺乏關心」是一般教師或家長對於學習障礙兒最容易而直接的歸因,一旦形成了這樣的歸因,老師或家長便很少對這些兒童採取任何額外的特殊幫忙,放任其成長。除非學生看起來頗聰明、平常也很努力、家長的教育程度高,一般老師才會覺得這群學童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進而尋求資源來幫忙他們。沒有明顯的理由顯示學障兒與一般學童有什麼不同,這也是目前教師以及家長對於學習障礙陌生或忽略的很重要原因。
一般人常認為身心障礙學童中,最多的是智力障礙,但是依照民國89年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的統計,在國內身心障礙的學童中,學習障礙約佔國小身心障礙學童的39%,佔國中生身心障礙的45%;智力障礙者佔國小生身心障礙25%,佔國中生身心障礙者 30%。學習障礙的人數以及百分比遠比智力障礙者多,但是一般人總認為智力障礙才是身心障礙最主要的服務對象,顯示出一般家長、教師對於學習障礙概念的陌生,這也使得許多學習障礙學童在現行教育制度下變成犧牲者,無法發揮其學習的潛能。

僅管研究者對於學習障礙的定義、安置輔導措施或病源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學習障礙是由異質性的群體所構成的,卻是所有人都同意的觀點。所謂異質性就是指學習障礙是由許多不同的亞型所構成,最簡單的可以分成語文型的學習障礙和非語文型的學習障礙。
        語文型的學習障礙主要的問題在於語文訊息的處理,多數的人出現閱讀障礙的現象,少部分的人則有記憶力、注意力的缺陷,以致於即使口語的訊息也會出現處理上的困難,但是這些人對於數學計算的處理,卻如同一般人正常。在學校裡,最常見的就是那些在小學低年級時,國語成績低落但數學成績正常的學童。

        非語文型學習障礙則呈現和語文型學習障礙者相反的現象:他們可能在口語以及閱讀的發展跟表現上都沒有問題,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或簡單的計算卻出現顯著的學習以及運用上的困難。在學校裡,最常見的就是那些在小學低年級時,國語成績正常但數學成績低落的學童。
        指稱閱讀障礙者是異質性的群體,代表著他們的病源、認知缺陷有所不同,因此不會有一套通用的補救教學措施適用於所有的學習障礙學童。經由適當的測驗工具,瞭解學童在學業的表現以及在認知能力上與同年齡學童的差異,是最基本的工作。唯有經由這樣的方式,方能瞭解學童的困難,並進一步施以適當的補救教學措施。
        依照特殊教育法的規定,學習障礙是指:「個體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的習得與運用上,表現出注意力、知覺辨識、記憶、理解、推理或表達等能力有顯著困難者。學習障礙並非因感官障礙、情緒障礙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這個定義的重點在於:

1. 聽、說、讀、寫、算等學科成就上出現困難的學童。
2.所謂的困難,包括學習以及運用兩部分。
3. 有排除條款。不是因為智力、聽力、視力、文化環境的缺陷所引起。

        除了法規的定義外,在實務操作上,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差距標準。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條文第十條之定義,學障礙鑑定原則為:
1.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
2.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的差異。
3.有顯著之學習困難。經評估後確定普通教育之補救教學無顯著成效者。
4.在注意力、記憶力、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或推理能力有顯著困難者。

        一般來說,在實務上差距標準最重要的操作定義是智力或年齡跟學業成就的差異。一般以年級差距來定義時,是以兩個年級來定義;以智力來定義時,是以統計上兩個標準差來定義。不過不要忘了,智力測驗基本上是用來測量將來在學校的學業成就,如果一個人的智力測驗分數跟學業表現出現差距,顯示出值得注意的特性。因此,如果一個人的智力高,但是學業表現異常低,不符合智力的預測,在這樣的定義下,會是學習障礙者。坊間書籍所謂聰明的笨蛋即由此而來,因為他們在智力測驗可能是天才、聰明的小孩,但是其學業表現卻像個笨蛋的表現。

不過所謂智力跟學業表現的差距標準,在學界,至少在西方,已經是個被揚棄的概念。主要是因為這樣的定義,可以區分出兩類的學童:低成就以及閱讀障礙。閱讀障礙是符合智力跟學業表現差距者;但是低成就學童並不符合這樣的差距,通常他們的智力並不高,在所有的學科成就上普遍都出現學習上的困難。但是這兩類學童在閱讀發展、在認知能力的特性與缺陷,甚至在對於補救教學的反應(這點比較有爭議)並無不同。同時,如果將閱讀能力定義在識字上,研究也顯示識字與智力的相關相當低,兩個相關低的變項出現差距,並不是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

        西方的研究者現在有兩種趨勢定義閱讀障礙者,一個是採取閱讀理解以及聽力理解能力上的差距,作為定義閱讀障礙的標準,這個定義的焦點放在識字或文字的辨識上。因此,一個學童在一般不接觸文字的學習上,應該表現出跟一般學童相同的學習能力,只有在跟文字有關的學習項目上,才出現學習的問題。另一個方式則是將智力設定在一個標準,排除可能是輕度智障者(例如智力測驗分數需達到75以上),只要出現閱讀成就低落的情形(例如,在同年級中最低的20%),就是閱讀障礙者。這樣的定義方式,會將閱讀成就正常,但是智力優異,以致出現智力與學業表現差距的人排除在閱讀障礙的定義中。

盛行率

        在美國的資料顯示,學習障礙者約佔全國學童的68%,其中高達80%的學習障礙者是閱讀障礙,這也是本文中會將學習障礙以及閱讀障礙交互使用的主要原因。由於是異質性群體,無法一言以蔽之,用最大比例者來作說明,稍稍具備代表性。台灣迄今沒有正式以及大規模的研究,但是依照智力或認知能力跟學業成就的差距標準來定義閱讀障礙,兩、三個地區性的不同研究顯示應該佔6%;根據另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將定義變成聽力理解跟閱讀理解之間的差距,則有將近10%。

不同的定義方式會嚴重的影響調查的結果,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群甚至出現過1820%的結果,因此,採用何種標準定義閱讀障礙會是台灣目前特別應該注意的問題。不僅在定義的概念上有所差異,同一個概念也可能有不一樣的作法,台灣目前定義閱讀障礙時,對於什麼是閱讀能力,就有非常分歧的意見,過去一般常用的指標是用國語文成就測驗,目前,逐漸加入識字測驗以及閱讀理解測驗。但是三種不同的測驗,其一致性並不高,這會造成在鑑定時的困擾。

如果說將閱讀障礙者的困難定義在字詞的辨識上(至少是美國摸索多年的標準,台灣不見得完全適用,但是至少能維持測驗的一致性),目前台灣現有的測驗工具,對於檢測字詞辨識非常的缺乏,尚在發展的階段。字詞辨識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能否正確的辨識字詞,另一個則是能否快速的辨識字詞(學界所謂的自動化)。台灣目前的測驗工具,僅能夠測量出一個學童的學年識字程度,也就是他的識字程度是幾年級學童的平均表現,對於自動化方面的測量,可以說付之闕如。

自動化的測量有何重要性?

        一個人不能辨識字詞,當然會影響閱讀,但是一個人沒有辦法很快的接觸到字詞的意義,也會難以整合句子當中的訊息,影響閱讀理解的表現。您在閱讀英文(或其他不熟悉的語文)時,是不是曾有過整個句子的生字都認得,至少都查了字典,但整句話的意思還是難以理解。除了英文的句法結構可能跟中文有差異外,另一個重要的差別是我們對英文字詞的處理速度太慢。不能辨識字詞以及字詞辨識速度過慢都會造成閱讀理解困難。
        目前一般老師及家長所能觀察到的,都只有在能否認識國字的方面,對於自動化程度方面,由於需要比較精細的測量,是一般教師以及家長比較沒有辦法體會的。這也造成一個現象:除非學生連基本數量的國字都沒辦法辨識,教師以及家長不容易察覺到學生的閱讀問題。

從不同語文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知道不同文字系統在字詞辨識上的困難有所不同。英文、芬蘭文,儘管都是拼音文字,字母拼音規則跟整個字詞的發音有不太一樣的現象。例如在英文中字母的拼音規則跟整個字詞的發音有相當大的差異性,英文的拼字中當有silent e在字尾,如a_e時,一般母音a都會唸成[e],如lakeate,但have的發音就不相同,學童在字詞辨識上的困難就呈現無法正確辨識以及無法自動化兩方面;但在芬蘭文,只要根據其字母拼音,則可以完全正確的獲得整個字詞的發音,學童在字詞辨識上的困難,主要在自動化方面,僅有極少數的學童出現無法正確辨識的情形。目前對中文在字詞辨識上的困難並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是如果依照能否正確辨識為基準,發生的百分比相當低,而依照聽力理解跟閱讀理解,發生率將近10%,比較合理的推論是中文在字詞辨識的主要障礙是在自動化程度的部分。

常見的迷思


閱讀障礙不是一種疾患?

        不管是任何的行為或是徵狀,足以影響個人一般日常的生活功能並伴有生理基礎,都應該視為疾病的一種。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沒有能力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與失去肢體或感官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消極的來說,還是有許多的工作不需要閱讀,但其確實嚴格限制住一個人潛力的發揮,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適應。閱讀障礙雖然沒有明顯的腦部結構異常,但是在大腦功能運作上的確與一般學童不同,在遺傳的研究中就發現到特定的基因與閱讀障礙有關。基因以及神經心理兩個取向的研究都顯示出生理基礎的缺陷造成閱讀障礙的現象。美國已經把閱讀障礙視為健康衛生議題,而不僅是教育議題,正反映出閱讀障礙是心理疾病現象。

中文字是象形文字,在設計文字時,

有明顯的形、音、義訊息,因此不會有閱讀障礙的出現?

        不管是任何文字系統,都不可能完全以象形的方式存在。以象形符號表達意義有非常多的限制,它沒有辦法負擔概念的複雜程度。文字系統的發展是緊緊依附著口語發展的,因此所有的書寫系統都跟口語有一定的關係。即使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在可以辨識的文字中,象形字其實只佔相當低的比例。在現代所使用的中國字中,形聲字約佔80%,對於宣稱中文字是象形字,其實完全沒有任何的依據。
另外任何文字系統都有形、音、義的成分,英文的red,中文的紅,都是經由演變的結果,對一個識字的人來說,都可以連到「紅色」的概念,對不識字的人來說,都沒有辦法連結到紅色,不會因為文字系統的差異,而有不同。

中文閱讀障礙是因為視覺空間能力缺陷所造成的?

        美國的小兒醫學會、眼科學會,小兒眼科學會曾經發表一個公開聲明,認為視覺因素鮮少是引起閱讀障礙的原因。但是許多教師以及家長觀察到閱障兒往往左右不分、寫字上下顛倒,或是左右顛倒,加上認為中文是象形文字,往往以為是因為視覺空間能力的缺陷造成他們在閱讀上產生困難。因此不斷的設計視覺空間的訓練,想要改善學童在閱讀上的問題。
研究顯示,即使在中文都發現聲韻訊息的處理缺陷是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在視覺空間方面的處理缺陷,則多有爭議。有兩個例子可以用一般老師的生活經驗,來說明視覺空間能力缺陷不是造成中文閱讀障礙。一般閱讀障礙學童的智力測驗中,是操作智商(表現智商)正常,但是語文智商低弱,如果中文僅需要視覺空間能力,這些閱讀障礙者不應該會產生閱讀障礙,或是說這些閱讀障礙者應該因為視覺空間能力缺陷而造成操作智商低弱的情形,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反而呈現相反的現象。
另外一般聽障生視覺空間能力與一般人相同,或是有更好的表現,但是即使在中文裡,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很明顯的落後一般學童,如果中文閱讀發展僅需要視覺空間能力,這些聽障生不應該出現閱讀困難才對。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稍稍說明視覺空間能力的缺陷不會是造成中文閱讀障礙的原因。

對於學校的課業不閱讀,但拼命看小說,是閱讀障礙的表現?

        閱讀障礙的徵狀,必須是跨學科以及跨內容的,不管是學童喜歡或不喜歡的科目或書籍,只要是文字表達的方式,他們都應該呈現困難,這才是閱讀障礙。雖然說因為背景知識的不同,可能造成在不同學科、教材的理解能力有些微差距,但是在字詞辨識部分應該是相同的。不會因為對於喜歡的科目就沒問題,對於討厭的科目就產生問題。

閱讀障礙與閱讀困難?

        很多人會將閱讀障礙跟閱讀困難混為一談。閱讀障礙者在閱讀上的困難是跨領域的,在文明社會中,有6%的人有閱讀障礙,而閱讀困難卻是每一個人都可能產生的。一般人閱讀不悉熟悉的書籍,因為背景知識的不足,也會產生閱讀理解的困難,但是這樣的困難,是有內容或是學科的限制,不是跨學科的,並不能稱之為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就是學習有障礙,因此跟輕度智力障礙相同?

        閱讀障礙者是經由文字做為媒介的學習出現了障礙,但並不表示他們在學習上有障礙。只要學習的管道不是經由文字,他們的學習潛力與一般人是相同的。很多老師應該有經驗,許多閱障兒童在操作的課程中,表現得相當優異,正好可以反應出他們的學習潛力。
        會讓人誤以為學障學童沒有學習能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學齡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資源就是學校的課程,而所有課程的安排都是以文字做為媒介,因此閱障兒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因此,提供視聽教材、上課錄音、代抄筆記,以及避開文字的評量方式,都是能夠幫助閱障學童改善學習成就的方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許多閱障兒童在國小低年級時是閱障兒童,但是到了國中時其智力測驗的結果卻顯示出輕度智障的狀況。智力測驗雖說應該是測量一個人的學習潛力,但是在測驗的項目中,不可避免的是以過去的成就來預測將來成就。智力測驗所代表的是與同年齡兒童比較的相對表現,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心理架構。這些學童在國中時期出現輕度智障的表現,可以說是因為無法在國小時期正常學習的結果,他們無法像一般學童般在知識上的成長,造成他們在智力測驗的表現上相對落後,以致在測驗分數上呈現輕度智障的狀況。但是這群學童的問題並不是輕度智障,而是在閱讀上。閱讀障礙者絕對有學習的潛力,只是教育機制應該提供適當的方式。

閱讀障礙是因為感覺統合出現困難?

        在台灣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臨床醫師對於閱讀障礙的治療往往先考慮感覺統合訓練。但是過去的研究並不支持感覺統合跟語言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發展有關,感覺統合失調的學童或許會出現閱讀障礙的現象,但是閱讀障礙兒童卻鮮少出現感覺統合問題。以感覺統合治療閱讀障礙,並不會對語言以及閱讀有所改善。

閱讀障礙在長大後就會變好?

        目前的研究顯示,閱讀障礙是終身的疾患。閱讀障礙者可能在長大後因為閱讀需求的改變,以及因為透過訓練支持基本的閱讀能力,造成生活的不適應減低,但是他們在閱讀上的困難是終身的,只是他們可以用運用其它的認知策略幫助閱讀活動的進行,在徵狀的輕重程度顯現有所不同。
一個學童時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的學生,即使在長大獲得博士學位後,他閱讀的自動化程度還是遠低於一般讀者,在拼字詞或拼字母方面,往往也有很大的困難。

閱讀障礙有藥物可以治癒?

        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閱讀障礙。美國過去的研究顯示:只有在學童小時候,在教師經由聲韻覺識的教學訓練,對學童施以聲韻覺識訓練以及字母拼讀訓練,可以將閱讀障礙學童的閱讀能力提升到一般人的功能運作。

閱讀障礙者在腦結構上異常?

        閱讀障礙者並沒有明顯的腦傷或是大腦結構上的異常,如果是僅以一般臨床用的醫療掃瞄儀器和技術,無法發現閱讀障礙者與一般人的不同。只有研究性的功能性測試,也就是當他們在進行認知作業時,掃瞄腦部活動,才有辦法顯現出閱讀障礙者的不同。因此運用一般醫院的臨床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正離子放射術或腦電波等,都無法檢視到閱讀障礙者異常的現象。

病源


遺傳以及神經傳導物質

根據雙生子的研究顯示,在字詞辨識方面遺傳的影響約佔45%,共有環境的影響約佔49%,非共享環境的影響約佔6%。家族的研究顯示,雙親中有閱讀障礙者其子女出現閱讀障礙的比例較一般人高。閱讀障礙者在兄弟姊妹中出現閱讀障礙的比例,也較一般相同背景的人高。這些發現都顯示閱讀障礙受到遺傳相當大的影響。此外,研究者也在第二、第三、第六、第十五以及第十八對的染色體上找到閱讀障礙者異常的現象。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中,一般相信GABA分泌異常可能是導致閱讀障礙的主要原因。只不過這些研究都還在初步發展階段,雖然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能對於閱讀障礙的瞭解以及治療能有突破性的進展,但目前的研究發現還不是非常的肯定。

神經心理

        這十年來閱讀障礙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其中首推大腦功能運作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到左腦三個區位跟閱讀息息相關,分別是泛布羅卡區(額下葉)、泛威尼基區(包括角回、緣上回、後顳上葉)、以及位於顳枕葉交會處的視覺字型區。閱讀障礙者的泛威尼基區以及視覺字型區在閱讀時的活化程度比一般人低,但是他的泛布羅卡區在進行閱讀活動時,則呈現比一般人更高的活化。目前已經有一些研究顯示,經由適當的補救教學,可以讓閱讀障礙者的腦部活化的模式,更趨近於一般人,顯示出該補救教學方式的優異性。

治療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閱讀障礙,但如果是注意力缺陷兒童共發閱讀障礙的現象,則中樞神經興奮劑是有效的治療藥物,注意力缺陷兒童約有2040%會共發閱讀障礙。
        在美國,聲韻覺識訓練加上字母拼讀訓練是最有效的補救教學方式。然而很不幸的,在中文裡目前並沒有經過不同研究驗證有效的補救教學方式,研究人員還在摸索中。不過幾個教學上的建議應是研究者普遍都同意的:
第一、優先教學使用頻率高的國字。一般日常書面媒體出現的國字約5,000個,最高頻率的前1,000個字,約佔所有字的90%。如果學生有學習的限制,則教學使用頻率最高的字,一方面有實用性,另一方面,學生也比較有機會不斷練習。這方面的訊息可以參閱國語推行委員會的網站。
第二、清楚的教導中文字的字形結構。左右(維)、上下(韋)、以及包圍(圍)是比較基本的結構。
第三、形聲字佔80%現代用字。將相同聲旁的形聲字一起教學,突顯出字形的結構以及聲旁的訊息。不過很不幸的,高頻字中形聲字較少,通常聲旁表音的功能也比較差。
第四、增加國字記憶的線索。國字、雙字詞、句子、篇章等層層相扣,讓學習者有不同意義線索可以記憶。

由於閱讀障礙是終身性的活動,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明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在治療上,有三個步驟是需要考量的:加強、補救、改變規則。
        如果說知道某項認知能力跟識字有關,則應加強這項認知能力的訓練。就如同西方發現聲韻覺識是造成閱讀發展的原因,因而主張訓練聲韻覺識,以改善閱讀能力。
        不過不見得所有的認知缺陷,都可經由加強訓練而獲得改善,如果無法針對弱點改善的話,只好尋求其它正常或是另覓強項來彌補不足的功能,例如聲韻覺識無法增進,可能考慮使用其它訓練方式。
        但如果連援用其它強項都沒有辦法改善的話,這時增加生活適應就會是優先考量;如果不論哪種加強或補救訓練都無法獲得改善時,可以採用改變規則,讓他們尋求比較少利用文字的環境學習與生活。

一些關於字詞的教學資源

         李俊仁的閱讀障礙研究網頁
        http://daisy.ym.edu.tw/~jrlee
         認知能力診斷與報告書撰寫
        http://nationalproject.src.ncu.edu.tw/D&I/learning/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http://www.edu.tw/EDU_WEB/Web/MANDR/home.htm
         中央研究院詞庫小組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Microsoft字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