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右鍵語法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平衡感練習

現今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缺乏跑跳空間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有父母形容,現在的孩子,像是關在小籠子裡的飼料雞。
雖然營養豐富,孩子的身體逐漸長大,
肌耐力卻不能伴隨成長,跑也跑不動,跳也跳不高。

遊戲中,運動時,總是充滿挫折感,讓孩子越不愛動,
就越不會動,形成肌力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從小訓練孩子的平衡感,提升腿部肌力,有助專注力和社交力!




增加肌肉的力量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表現較吃力、動作慢(例如:需要家長手牽著協助,才能走上樓梯),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手、腳或軀幹力量不足所造成的,建議家長能帶孩子玩玩下列這些遊戲:

小牛耕田:在伏地挺身的姿勢下,家長幫忙將小孩的雙腳抬起,讓孩子用雙手往前走路,並維持身體一直線,可同時訓練到軀幹與手的力量。但請務必在安全的地面上進行此活動。
兔子跳、鴨子走路:以雙腳往前、往上跳,或是在蹲的姿勢下,兩腳交替往前走來加強腳的力量。
小小幫手: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提東西、端碗盤、擰抹布…等,讓手的靈活度與肌肉力量更好。
小叮嚀:剛開始練習時,不要太急而要求小孩做太多,會導致孩子排斥活動,當孩子覺得腳痠手痠時,可以停止活動並搭配拉筋運動來放鬆肌肉。

訓練身體的平衡
平衡能力不足的小孩,可能會有走路搖搖晃晃,在跑步、玩遊戲時常常摔倒的情形,家長們可以試試以下這些遊戲來增進孩子的平衡感:

平衡木遊戲:公園或校園時常可看見花圃,帶著孩子到這些地方遊玩時,可以試著讓孩子走在花圃周圍的花台上,如走平衡木一般,藉此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
決戰伸展台:在家中的地上貼一條明顯的直線(或是直接找磁磚縫線),讓小模特兒(孩子)走在伸展台上(直線),並盡量保持完美的姿態(腳不可以超線)!如果孩子沿著線走已不是問題時,可以更進一步要求走直線的時候要腳跟接著腳尖走或是倒退走。
金雞獨立:讓孩子單腳站數到10再換腳,如果孩子無法獨立完成,您可以牽著孩子的一隻手來協助他,要注意在單腳站時,期望孩子的身體是保持直立的,不要扭來扭去。
小叮嚀:在進行關於平衡能力的活動時,請家長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另外,除了與孩子遊戲之外,在日常生活打理方面也可融入平衡訓練,像是讓孩子站著穿褲子或是穿鞋子,都可以趁機訓練到單腳站的能力喔!

動作的協調
有些孩子在動作上沒什麼大問題,但每次與同儕玩遊戲時都表現不佳,讓他很沒自信。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結合手、眼動作,手、腳動作的遊戲來陪孩子玩,訓練孩子的協調:

接球:一開始選用大小為中型的皮球,簡單的採用先打地使球反彈再讓孩子去接的方式,等到孩子成功率提高後,再直接以拋物線丟的方式讓孩子接球,藉此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進階版的話則是採用小顆的球。如果家中環境較不適合玩球,也可以吹氣球讓小朋友自己玩喔!
跳房子遊戲:如果無法在戶外進行的話,在家裡也可利用磁磚,讓孩子練習單腳/雙腳跳或是腳打開/併攏跳的轉換,藉此訓練下肢的協調能力。
小叮嚀:要適時調整活動的難易度,讓孩子在遊戲中既能得到成就感又不會覺得太容易,避免讓孩子失敗太多次而失去信心與興趣!

改善心肺耐力
有些家長會反應孩子很容易累,常常玩一下子就滿身大汗的,或是走一會兒就吵著要抱抱,也有的孩子較文靜,不喜歡跑呀跳的,大多時間都是坐著玩。對於體力、耐力較差的小孩,我們可以藉由一些較不費力、時間長的活動(大約30分鐘)來練習,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運動習慣:

散步:帶孩子到公園、校園或家裡附近走走,去探索周遭環境,教導孩子交通規則與安全,路途中也可多與孩子聊天、認識新事物來分散他的疲累感。
騎腳踏車:跟孩子一起到河濱或是公園裡騎騎腳踏車,除了可以增進體力以外,還可以訓練腳的協調跟力氣喔!
追逐遊戲(或是跑操場):較機動性、不太需要準備器具的遊戲,不過需要有寬敞、安全的環境,跟孩子一起玩鬼抓人、紅綠燈、大風吹…等遊戲。
任何孩子有興趣的活動與運動:爬山、踢足球、打排球、跆拳道、游泳…等等。
小叮嚀:戶外的活動請家長特別注意安全,若孩子有氣喘或其他心肺的疾病,請先詢問醫生或治療師的意見。練習心肺耐力的活動,我們會建議至少30分鐘以上,但每個孩子的體力都不一樣,當小孩很喘很累時記得不要勉強喔!可以休息一下再繼續,或是先從10分鐘開始,之後再慢慢加長運動時間。 

參考資料:
1.早期療育機構人員對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實施現況及相關問題看法之研究 / 黃香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2.以社區為基礎的早期介入工作手冊/ 廖華芳/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強化平衡感的親子遊戲

拍泡泡比賽:藉由拍泡泡的遊戲,訓練小朋友的手眼協調,並讓小朋友在追逐泡泡的遊戲過程中,小跑步的步伐更穩定平衡。

直線曲線齊步走:可以先在遊戲的場所,用膠帶貼出直線與曲線的線條數條,讓孩子試著踩在膠帶上跟著走,但規則是每一步都要踩在膠帶上,不可以跨出膠帶的範圍,訓練孩子的平衡感。

走繩索:將繩索為成各種圖形,沿繩索走或跑。
沿著繩索或木棒側向或後退行走。
兩人牽手,走或跑於繩索上。

木梯遊戲走、爬、跳、鑽洞與跳躍等與在木梯間格內跑、雙腳行走等,可以培養平衡,把握瞬間性、韻律感等。


爬網遊戲爬上搖動的網來訓練平衡感相當有幫助,能發展雙手雙腳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並消除攀登高處的恐懼感。


平衡系統的重要性體現在它與大腦有著數量繁多的聯繫。透過這些聯繫可以看出,我們的運動、我們所遇到的環境會影響大腦許多部份,包括那些控制視覺、聽覺、睡眠、消化,甚至學習和記憶的部位。

平衡如何運作?
每個感覺系統都是通過大腦外的感受器(又稱為「受體」)來收集環境訊息的。比方說,視覺系統就是靠視網膜上的光敏感受器來探測可見光。平衡系統依靠的則是內耳中專門感應動作的感受器細胞。

字面上來看,內耳顯然與聽覺有關,但它其實也是平衡系統的收容所。內耳結構如同迷宮,由一系列充滿液體的半規管和導管構成。內耳迷宮中有五個平衡感受器完美地各居其位,可以探測不同類型的運動——三個感受器用來感知頭部轉動,一個感知水平加速度,一個感知垂直加速度(即重力)。

每個平衡感受器都是由成千上萬個帶長毛狀突起的細胞構成。當頭部運動時,一種叫內淋巴(endolymph)的液體會將長毛突起推向特定方向,毛細胞便受到刺激。

內耳中內淋巴的流動十分複雜。當你轉動一個裝著水的碗,得過上一會兒,水才會隨著碗轉動起來。所有的液體,包括我們的內淋巴液,都會由於慣性產生這樣的延遲。

當你的頭剛開始動時,內淋巴尚處於靜止狀態,這實際上會使內淋巴以一種相對較快的速度朝與頭部運動相反的方向流動。這種相對運動讓成列的毛細胞受到刺激,朝一個方向彎曲,於是即探測到了具體的頭部運動。

內淋巴與毛細胞的合作簡潔又精確,為大腦提供了關於頭部運動的恆定訊息流。

在探測頭部運動上,不論運動幅度是大是小,速度或快或慢,也不論運動方向為何,內耳的平衡器官均表現出色。大腦將這些器官發來的訊號精心編譯成一套平衡反射系統,控制著上及頭皮下至腳趾的肌肉,以達到身體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反射不僅可控制肌肉做出平衡的姿勢,還可以控制眼部肌肉。所以在這些反射系統的通力合作下,我們才能在這千變萬化,不斷運動的外界環境中保持身姿和視界的穩定。

為什麼慢跑時看到的景物並沒有上下晃動?
雖然我們精確敏感又負責的平衡系統主要負責保持直立姿勢的平衡,但其實它對控制眼球運動也有著深厚影響。畢竟走路或慢跑形成的上下運動,對我們的視界穩定有著負面影響。

若是手持攝影機一路拍,就算是沿著筆直或平整的道路慢跑,最終的畫面都搖晃不堪。所以看用手持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時,總是很不舒服,很難看清樹一類的靜物,因為它們動得太厲害了。

那我們的眼睛表現如何呢?萬幸的是,當我們慢跑時,眼睛所看到的景像是非常穩定的。這要歸功於一個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反射,即前庭—動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前庭—動眼反射是人們體內最迅速、最活躍的反射之一。在內耳探測到頭部運動後,前庭—動眼反射會控制眼球產生補償性運動,使之匹配頭部的動向(但眼球運動與頭部方向相反)。所以不管我們的頭動得多麼厲害,這種下意識的持續型眼部姿態調節都可以讓我們保持視界穩定。